上网认证 智慧交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大要闻 > 正文

【江西日报·头版】争当交通强省排头兵

——华东交大运用学科特色强化服务地方发展

作者: 来源:【江西日报】 时间:2021-09-15 浏览:

《江西日报》9月15日头版刊发大通讯:争当交通强省排头兵——华东交大运用学科特色强化服务地方发展。

近日,由华东交通大学牵头申报的“铁路基础结构健康监测与运维决策智能化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成为华东交大第一个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年来,华东交通大学以创新人才引进和科研成果评价改革为抓手,主动对接江西产业需求,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破题人才引进,夯实内生动力

胡剑,一位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发表文章的“90后”博士,因从事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科研业绩突出,2017年被华东交大引进,2018年成为省聘教授,一时间被媒体称为江西最年轻的教授。如今,他不仅是华东交大的硕士生导师,还是该校生物材料研究所所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胡剑的案例在华东交大并非偶然,他是近年来该校通过多种引才方式而引进的众多高层次人才之一。

“十三五”时期,该校先后出台《年薪制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及聘期考核标准》,不断完善年薪引才体制机制,扩大年薪制覆盖范围,享受年薪制人员从2014年的1人增加至目前的82人,构建起了以享受年薪制人员为引领的高水平团队。同时,实施“塔青人才计划”,打造人才蓄水池,在全国高校中创新实行聘期内不设定课题、文章、项目等具体考核要求。为引进的优秀博士提供60万元-80万元的住房补贴、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引进3年内,直接享受副教授绩效工资待遇等。

在引才举措的作用下,“十三五”期间,该校引进博士306人(现有650余人),博士化率达到54%,实现了“双聘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长江”等国家级人才的突破。人才层次的提升加速了高层次科研团队的组建。该校现有科研团队36个,其中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11个、校级科研团队24个,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有力支撑,直接促成了该校国家级平台和国家级项目的落地。

今年3月22日,省部共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与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华东交大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我省第6家(高校第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彰显交通特色,科技助力发展

今年伊始,全省推进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吹响了建设交通强省的新号角。作为扎根红土地的交通类大学,华东交大抓住机遇,成为江西省交通强国建设14家试点单位中唯一一所高校。

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该校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和团队,围绕交通强省需求,系统开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相关核心关键技术研究,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为避免科研成果在书柜上“接灰”,该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专利成果、横向科研经费数、省部级领导对研究成果的批示和采纳情况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引导全校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做科研、围绕企业技术革新搞发明、围绕全省发展升级出策略,有效带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在不中断隧道交通的前提下能否修隧道?如今,答案是肯定的。今年6月,由该校与江西交投集团、江西基业良工桩机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不中断交通隧道维养台车,首次在我省武吉高速九岭山隧道落地应用,仅用时22天就完成该段隧道的一体维护保养。该装备也是国内首台不中断交通的隧道维养台车。

近年来,该校先后与省交通厅、省工信委、赣州市政府、省知识产权局、南昌轨道交通集团等合作,组建了交通强省研究院、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产业与金融研究院,为昌赣铁路、南昌朝阳大桥、昌九快速路改造等重大工程作出了贡献,为江西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厚植优势,以特做强。目前,该校已构建起以交通运输为主要特色,67%以上专业直接面向铁路行业的学科专业体系。“我们将继续把彰显交通特色作为战略举措,在服务轨道交通大行业和江西交通大产业中争当排头兵,贡献更多华东交大力量。”华东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柳和生说。(江西日报 卞晔)

责任编辑:黄晓鹤